时间:2023/1/2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盐是百味之王,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。各种条件的叠加,使得普通的盐成为特殊产品,成为专营产品,盐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宗。盐业,上关国计,下裕民生,是封建国家的重政。因为盛产盐,滨州这片沿海盐碱地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,屡屡出现在历史典籍中。

根据明确的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,从周朝初年至清朝末年,大约三千年的时间里,滨州的盐业在历朝历代的财政收入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,在山东省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。

其一,周朝时,滨州一带是齐国掌握“鱼盐之利”的重要基地。齐国的盐政制度起始于姜太公时期。以沾化杨家遗址、无棣邢山子遗址等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盐业遗址星罗棋布、规模巨大,滨州境内出土的大量盔形器证明,这里是盐业生产基地。

其二,汉朝时期,滨州一带设有专管盐业的盐官。汉朝时,实行盐铁专营,在主要产盐地设置盐官。蒲台县濒海,盛产盐,又是济水入海口,其地设有盐官。

其三,唐朝时期,滨州一带盐业生产成为主要产业。隋唐时期,滨州盐业发达最著名的证据是二十四史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中的关于阳信县人高开道的记载,说他“煮盐为生”。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,高开道举起义旗,曾自称燕王。唐朝时期,棣州盛产盐,以渤海县、蒲台县最著名。渤海县即滨州、滨县。蒲台县即今天的高新区、滨城区、博兴县一带,其县城旧址即在今天的蒲城水库。乾隆《惠民县志》和《旧唐书》均记载棣州盐场。《旧唐书》列传七十四记载:棣州“岁出盐数十万斛”,李纳据有棣州,“因城而戍之,以专盐利”。综合所有资料,棣州盐场(在今惠民,旧址已经不存)每年产盐“数十万斛”。

其四,五代时期,滨州因为盐业而设置榷盐务,专管盐业。滨州的来历,与盐密切相关。后周显德三年(年),设置滨州。《新五代史》记载:“滨州,周显德三年置,以其滨海为名。初,五代之际,置榷盐务于海旁,后为赡国军。周因置州,割棣州之渤海、蒲台为属县而治渤海。”榷盐务是管理盐务的机关,其办公地点在滨州。按照规定,榷盐务不仅负责征收盐税、管理贸易,而且还修建货场、围墙。

其五,北宋时期,滨州盐场是北方最重要的盐场。北宋前期,滨州盐场的税收不仅要供给自己,还要供给周边的棣州、青州、淄州、齐州等地。《山东盐业史》记载:“河北盐务在沧、滨二州,沧州务三,滨州务四。”滨州的盐业产地在渤海县(今滨城区)、蒲台县,沧州的盐业产地在无棣县、盐山县。“宋雍熙二年置滨州场,岁煮盐二万一千余石。”数处历史文献均记载,滨州场年产盐“二万一千余石”。无棣县产盐处是月明沽,“月明沽在县东界。西接马古山,东滨海,煮盐之所。”

其六,金朝时期,滨州盐业一度是山东与河北一带的龙头。金朝,滨州辖渤海(今滨城区)、利津、蒲台、沾化四个县,各县均产盐。金朝借鉴前朝的办法,继续实行盐业专卖制度,以加强国家对盐业的控制。

“金制,榷货之目有十,曰酒、曲、茶、醋、香、矾、丹、锡、铁,而盐为称首。”金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盐使司。金朝先在山东设益都、滨州两个盐司,大定十三年(年),再将两个盐司合并为山东盐司。大定二十一年(年),因为沧州和山东盐司所辖范围内私盐严重,金朝将沧州盐司、山东盐司合并为海丰盐司。金章宗泰和五年(年),又将沧州、山东盐司分开。在此特别说明的是,海丰盐司的设立,证明今天无棣县的盐业地位极端重要。另外,金朝政府禁止私自煮盐和贩盐,命令猛安谋克巡察缉捕,特别赐予益都、滨州、沧州的猛安谋克银牌。

其七,元朝时期,滨州盐业占据山东的三分之一。元朝,在山东设立盐运司管理盐务,其机构名称数次变化,至元八年(年)改为都转运盐使司,运使级别为正三品,与中央的六部、地方的总管府长官品级相同,其管理层次是盐运司→分司→盐场。因为盐场的撤并和时间先后等原因,各种史料记载的盐场数量不尽相同,多者22个,少者19个,以19个居多。《元史》列出的19个盐场的名单是:永利、宁海、官台、丰国、新镇、丰民、富国、高家港、永阜、利国、固堤、王家冈、信阳、涛洛、石河、海沧、行村、登宁、西由场。其中,永利场、丰民场、富国场、利国场均在今滨州市沾化区。另外有资料记载有海丰场,在今天的无棣县。元代的山东都转运盐使司驻扎济南,其下设置盐使司。山东共有3个盐使司,分别是滨盐使司、乐盐使司、胶莱盐使司。其中,滨盐司驻扎滨州,下辖7处盐场,从五品的级别。

其八,明朝时,滨州盐业保持先进地位。明朝承袭元朝,在山东设置都转运盐使司,辖19个盐场。其管理层次依旧是盐运司→分司→盐场。明朝建立之初,就将滨盐司、乐盐司合并为滨乐盐司。由此,都转运盐使司辖滨乐、胶莱两个分司,一个泺口批验所和19个盐场盐课司。山东滨乐盐司驻扎在乐安县,即今天的广饶县,到清朝时,迁居蒲台县。滨乐盐司辖12个盐课司,即12个盐场,其中4个位于沾化,分别是:永利场、丰民场、富国场、利国场。明末清初,山东的灶丁共丁,其中滨州境内的4个盐场有丁。特别需要说明的是,海丰即无棣县生产盐,大口河入海处有海润、海盈盐场,归属长芦盐司。滩法技术晒盐,即海水滩法晒盐,就是由福建人传到北方在这里首先实行的。

其九,清朝时,滨州盐业由极盛达到极衰。清朝,山东盐运司衙门沿袭明朝,驻扎省城济南,盐运使为最高长官。其机构的标准名称是山东都转运盐使司,长官则称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,简称运使。明清两朝,全国设置6个都转运盐使司,即两淮、两浙、长芦、河东、山东、福建。其中,山东势力较弱,与两淮、两浙不在一个量级上。

仅以乾隆、嘉庆两朝的捐输比较,两淮盐商捐输万两,两浙盐商捐输万两,长芦盐商捐输.4万两,而山东盐商仅捐输.4万两,其中还有60万两是山东与长芦联合捐输。山东都转盐运使司设盐运使一员,下辖直属的经历司、益昌库,均驻扎省城济南;辖一个分司即滨乐分司(清朝撤销了胶莱分司),驻扎蒲台;辖两个批验所,泺口批验所驻扎济南泺口、蒲台批验所驻扎蒲台县;清末,辖8个盐场,分别是永利、永阜、富国、王家冈、官台、西由、石河、涛洛场,其中永利场大使仍驻扎沾化,富国场大使则迁居昌邑。综合来看,除去济南,山东第一盐业重地是蒲台县城。因为这里靠近大清河,山东主要的盐产量来自下游各个盐场。大清河是著名的运盐河。

清末,山东共有两支缉私盐军队,一支在无棣县佘家巷,一支在临沭县大兴镇。史载:“向来缉私章程,北则于海丰佘家巷,拨驻守备一员,马步兵百名,以杜芦私。南则……”之所以驻扎在无棣佘家巷,是因为无棣县是武定营的辖区,将该营守备迁驻此地,遇有重大事件,可以就近调动无棣、阳信等地驻军。

清朝末年,黄河夺大清河道入海,无棣、沾化、利津、寿光等县开始屡遭水灾,沿海的盐场屡次被淹,损失惨重,盐业日渐衰败。1年,山东产盐包,其中富国场仅产包,不足零头。

进入民国,滨州的盐业跌入低谷,新中国成立后,滨州人民把盐业作为重要产业,年兴建了埕口盐场,滨州盐业又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来源滨州日报

编辑 周章龙

编审 王宁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3313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